從話農苑、藏六池往左行,沿溪而下,至盡處即為「華梵農園」。中華民族以農立國,以農為本,農家所展現的是樸實、勤勞、和諧、節儉、善良、真誠的本質。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時序井然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;播種、除草、施肥、灌溉、收割、晒穀、入倉,多少辛勞,換得一碗白米飯。唐朝李紳有詩為証: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;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。」華梵農園一如話農苑的巧思,期望華梵人能勞動筋骨,體會勤勞的真諦,同時與大自然交會,享受田園之樂。「農月無閒人,傾家事南畝」,農忙將全家人的心連接在一起;「田家少閒月,五月人倍忙」,農人不斷的辛勞工作,換來果實香,忘卻一切苦;「農夫荷鋤至,相見語依依」,農村充滿的祥和,人人和樂歡喜;「務農各自歸,閒暇輒相思」,農人相互關懷,真誠相交;「春種一粒栗,秋收萬顆子」,農園充滿著希望,肯努力就有收穫。這些農園中的景象,寓意深遠,孔子也嘆到:「吾不如老農」、「吾不如老圃」。「華梵農園」就是要華梵人體會農圃的真性情,施教的耐力,一如耕田播種的工夫。「華梵農園」屬梯田,溪水繞行,能感受「高下閒田如佈局,東西流水如鳴琴」、「更聽野老談農事,忘卻人間萬種心」。布袋和尚從插秧中悟出真諦: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心地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華梵人請快來認養一塊地,學學農圃,從做中體悟工作、學習的道理。
|